這一篇文章我想寫很久了
之前GOOGLE說要將亞洲的雲端資料庫設在台灣
並且選在彰化的彰濱工業區時
一堆台面上的政客一直宣傳自己的政績和豐功偉業實在是讓我聽不下去
因為內行的人都知道
人家外國GOOGLE這樣的大企業選擇在你台灣建立你以為是看到你台灣的發展潛力嗎
錯了
台灣人這一次是被賣了,還愉快的幫人家數鈔票
為什麼人家GOOGLE不選你新加坡、香港、韓國、日本
而選你台灣
是因為你們的科技技術嗎
我想這當然是一小部分的原因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並不是這個
而是這些企業看中台灣可以吸血的資源

要知道
GOOGLE的資料中心在台運作後
據說延攬招聘的人員全部不會超過100人
加上GOOGLE他沒有在台進行製造等行為
所以不會上繳營業稅和所得稅等企業經營的稅收
等於說這個資料中心來台並不會為台灣創造很多的工作機會和產值
相對的反而在台灣吸取台灣的資源
大家要曉得
一個擁有大量伺服器的資料中心
最重要的不是人力
而是水電的支出
龐大數量的伺服器所產生的熱能和消耗的電能
是很驚人的支出
而GOOGLE看上你台灣的就是這一點
同時政府為了留住這些高知名度的國際企業
會開出一大堆購地優惠或是土地相關優惠
等於來台興建廠房的土地和設備之初是地方政府半買半相送
實際地方政府也收取不到什麼稅收
但是這些資料中心在台卻會大量的消耗台灣的能源使用

-----------
經建會表示
台灣工業用電平均每度1.84元居亞洲最低
汽油售價更僅香港的一半
顯示在政府大舉補貼下,製造業能源成本相對較低
使得台灣首季通膨率僅3.6%,居亞洲最低
台灣偏低的能源價格顯然到了必須調整的時候。

經建會蒐集各國油、電、水的價格進行比較發現
台灣汽油、柴油、水、電價格都居亞洲各國最低或次低
油、水、電不僅是民生必需
而且是產業生產的重要投入
補貼雖使產業得以降低成本
但捉襟見肘的財政卻因此更形艱困

資料顯示
台灣92無鉛汽油每公升30.0元
這個售價只比馬來西亞、印尼產油國為高
但遠低於日本44.8元(台幣)、韓國55.4元(台幣)
也低於泰國、新加坡,更不到香港的一半。

在家庭用電方面
台灣家庭用電平均每度2.41元
只比馬來西亞2.39元略高,不到日、港、星的一半

至於工業用電更是便宜
台灣工業用電價格
有尖峰與離峰不同計價方式
全年平均每度1.84元
這個價格不到日、星的一半
也比能源生產國馬來西亞的2.30元還要便宜
幾乎是亞洲最低。

經建會指出
台灣除了油、電便宜外,自來水每度8.6至10.8元
不到日本5分之1
也正由於油、電、水價格在政府的補貼下,廠商得以紓解漲壓
使今年台灣首季通膨率僅微升至3.6%,居亞洲最低。
--------

來看一下亞洲電價
一度電,就是每(千瓦/小時)

日本從1974年6月開始對居民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按照用電量將電價劃分為3個檔次。各地電力公司對每檔定價稍有差異。以東京電力公司為例,第一檔為120千瓦時,每千瓦時電價為17.87日元(1美元約合81日元,約5塊多台幣),這是保障基本生活必需的用電量。第二檔從120千瓦時到300千瓦時,每千瓦時22.86日元,電價與發電平均成本持平。第三階段是300千瓦時以上,每千瓦時24.13日元,以此促進節電。

韓國以每戶為單位,每100千瓦時為一個跨度,按6檔劃分電價。在1千瓦時至100千瓦時區間,每千瓦時電價是55韓元(1美元約合1120韓元,約是1塊多台幣)。此後每100千瓦時區間的用電價格分別是114韓元、168韓元、248韓元和366韓元。一旦超過500千瓦時,用戶需承擔每千瓦時644韓元的超高價(相當於一度快20元台幣)

馬來西亞據國家能源公司官方網站介紹,馬來西亞西部家庭用戶的電費計算分為每月少於400千瓦時和每月超過400千瓦時兩檔。若每月用電量少於400千瓦時,那麼在零至200千瓦時和201千瓦時至400千瓦時兩個區間,每千瓦時的收費分別為0.218林吉特(1美元約合3.08林吉特)和0.334林吉特(相當於1度電快3塊台幣)。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亞洲國家的水電都比我們台灣要貴上一倍以上,除了馬來西亞
尤其是韓國
電價超過某個限度的
是以超高價格來收費
相比較之下
台灣的水電真的是俗到靠北
加上台灣中部氣候晴天長,土地又大
彰濱工業區除了土地便宜,附近又臨海
大量的廢熱可以用水冷的方式引流入海冷卻
這也難怪人家GOOGLE的資料中心要放你台灣
一方面說不定還可以監控你台灣跟大陸方面密切的來往
這是一舉數得啊

不過可憐很多比較沒有懂那麼多的台灣人被這些政客喊一喊
還以為這些招商真的是這些政客的功勞
每個人都努力吹捧自己的政績
殊不知
我們是被人家賣了,還開心的幫人家數錢
有時想想這真的是善良的台灣人民可悲的地方
都是政客在治國
台灣現在已經找不出新的劃時代的孫運璿和李國鼎了

我們也看到GOOGLE來了之後聽說FB也要來台設資料中心了
這些豺狼虎豹果然是知道有肉香還會甲好到相報
面對木已成舟的結局我們也不能怎樣
不過至少這些公司來台
多少還是有幫忙打出台灣的知名度
這也算是另類的收穫
只是希望大家看到新聞的時候不要單單只是都看到什麼概念股
還是什麼媒體灌的迷湯
很多事實其實都被蓋在檯面下的
有時報章雜只媒體的報導只是在愚弄無知的民眾而已


提供一些自己的心得和意見給大家做個參考


免責聲明:
此網站任何評論所包含之資料及意見僅供參考
本人並沒有推薦各位買進或操作之意圖
請勿當作您操作的唯一依據
任何瀏覽網站的人士須自行承擔一切風險
感謝大家


Evacarr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aca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