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在其他部落格看到有關「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的作者演講內容的重點整理
是其部落格版主上過課程之後整理出來的重點
我覺得裡面談到很多的理財觀念相當棒
在詢問過作者可否轉錄獲得首肯後
特地轉錄到部落格上跟大家分享

-------
本文原文轉載、轉錄自「柏克希爾哈薩維」網站
轉載網址為:http://www.wretch.cc/blog/aiolex/33470154&tpage=1#trackback4412108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MMI課程-重點整理


《富爸爸窮爸爸》系列的作者羅勃特清崎再三強調:「真正使你致富的,不是股票、不是房地產、不是黃金白銀,而是你的腦袋」。《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哈福艾克親自來台教授的MMI課程,在全場超過2,200位學員的感動中,順利、圓滿的結束了。很高興這次能和這麼多的朋友一同參與這場知識的盛宴,趁著記憶猶新,趕緊把上課的重點整理出來。

引言
兩條規則:
原則1—千萬不要相信我所說的任何話。
原則2—100%的參與。

你的舒適區等於你的財富區。
最危險的三個字就是:我知道。

這裡不只是為了要學習,同時也要放下之前所學的。
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所察覺。

戰勝金錢的遊戲
人們之所以得不到自己渴望的事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清晰能帶來力量,具有力量你才會擁有採取行動的能力。
戰勝金錢遊戲的關鍵在於選擇。
選擇的能力要以財務自由作為根基。

財務自由就是你無須工作,或者仰賴他人資助的情況下,過著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水準的能力。
無須工作就能獲得的收入就叫做被動收入。
而金錢遊戲的目的就是:獲得足夠的被動收入,來支付自己渴望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水準。
當你的被動收入大於你的總支出時,你才算是真正獲得了財務上的自由。

被動收入的主要來源一共有兩種:
1. 投資收入,也就是錢在幫你賺錢。
2. 持續不斷進帳的事業型被動收入,也就是事業在幫你賺錢。
聽到事業型被動收入也不用太凝重,我們身邊就有很多事業型被動收入的例子。
例如:販賣機,ATM,自動洗衣房,加水機,夾娃娃機,遊戲機等等都是。

財務自由的方程式,一共有5個關鍵因素:
財務自由=工作收入+儲蓄+投資+被動收入+簡單化。
相信大家都不懂簡單化的意思,在這邊跟各位解說一下。
簡單化就是說你創造的系統要夠簡單能夠輕易被複製,舉個例子,
麥當勞不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漢堡,但是因為它的製作流程SOP夠清晰夠簡單,能夠輕易的被複製,就是因為他有這簡單的商業模式。
很多人都喜歡把事情複雜化,認為越複雜越能賺錢。但是其實並非你所想像的那樣。

幾乎所有百萬富翁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非常善於管理他們的金錢,也就是理財。
有錢人不見得比你聰明,他們只是有比較好的理財習慣。
為了精通金錢這件事情,我必須要先能理財。
理財完全不會限制你的自由,他反而更能促進你的自由。
沒錯,你千萬不要以為理財要花一點時間就覺得受到限制了,或是懶得去做這件事情。

全世界最簡單、最容易也最有效的理財方式
理財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將你的收入分別存入許多特定用途的帳戶之中。
1. 10%財務自由帳戶(FFA)。
2. 10%支出用的長期儲蓄帳戶(LTSS)。
3. 10%教育帳戶(EDUC)。
4. 55%生活必需帳戶(NEC)。
5. 10%玩樂帳戶。
6. 5%捐贈帳戶。

財務自由帳戶裡頭的資金絕對不能動用。
他的目的就是要創造出一個金雞母。
一旦停止工作,你就可以拿生出來的金蛋來花用,但絕對不可以動用到金雞母。

教育帳戶的用途在於每個月的教育費用。
你一旦停止成長,就等於在逐漸死亡。
如果你認為受教育的費用昂貴,那麼請你嘗試無知所付出的代價吧」 - 班傑明‧富蘭克林

生活必需帳戶,如果你無法靠著這55%來過活,那麼你的生活就得簡單化。
有錢人會想的很長遠。貧窮的人則比較短視。

玩樂帳戶,你必須每個月,最久三個月,一定要花光玩樂帳戶裡面的錢。
可以自己列舉這六個帳戶的用途。

致富的態度
戰勝『金錢』的遊戲
$我非常善於理財。
$我一定會先支付自己。
$我每天都會把一些錢,放到自己財務自由帳戶之中。
$我的錢努力為我工作,並為我賺取更多的錢。
$我所賺到的被動收入,足以讓我過著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
$我擁有財務上的自由。我繼續工作是因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被逼的非工作不可。
$我的副業就是管理並投資自己的金錢,來眾多被動收入的來源。

藍圖與信念
知道「該做什麼」是一回事,但是「做該做的事」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你一定知道變有錢該做什麼事情,也許是聽個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或是看一些成長類型的書籍,自己開始學著怎麼投資或是創業,你一定知道,但你會去行動你想的到的這些事情嗎?

習慣有兩種:「去做」的習慣,以及不去做的習慣。

為什麼你還不是有錢人?因為你沒有再擴大你的舒適區。
你的舒適區就是你的財富區,如何擴大你的舒適區,
那就是要去做一些你不習慣、你不舒服,或是你不會做的事情。

「單單是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地方是不夠的,你還必須是一個出現在對的時間,對的地方的一個對的人才行。」 - T‧哈福‧艾克

成功的關鍵是在於提升自己本身的能量。當你這麼做了,人們自然而然地會被你吸引。一但他們慕名而來,你就可以向他們收錢。」 - 史都華‧韋爾德

四個象限

M=心理
E=情緒
S=靈性
P=物質

你的物質世界是其他三個領域的反映而已。
金錢是一種結果。
唯一能永久徹底改變你的外在世界的方法,就是先改變自己的內在世界。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深植於我們潛意識內,有關金錢與成功的藍圖,而該藍圖則是完全操控了你目前的財務狀況。
具體實現的流程:
想法→感覺→行動→結果

信念的力量
信念只是一些被自己認做為真的的思維罷了。
信念並沒有所謂的真或假,對或錯;他們只是個人非常主觀的看法罷了。
我們平日所見的並不是世界的本然面貌,而是透過我們自己個人的觀點來看待這個世界。
信念能賦予人們力量,或者讓人無力化。
想要釐清自己擁有哪些信念,只需要檢討自己的生活即可。
根據你深植於內心的信念,你一直會不斷地決定是否採取行動或者不採取行動,而這些行為就會塑造出你自己的結果。

不論你是否相信自己能不能辦得到,你一定會是對的。」 - 亨利‧福特

等你開始相信,你就會看得到了。

致富的態度
戰勝『金錢』的遊戲
$我創造自己的生活。我財務上的成就完全是自己一手創造的。
$我參加金錢遊戲就是要贏。我的動機是要創造財富和富足。
$我敬仰有錢人和成功的人是,並以他們為榜樣。
$我相信金錢是很重要的,金錢代表自由,也可以讓生活變得更有樂趣。
$從事自己所熱愛的事情就能致富。
$我值得變成一個有錢的人,因為我為別人的生命帶來更多的價值。
$我樂於付出,更擅於接受。
$我對自己現在所擁有的金錢感恩不已。
$賺錢的機運都會自動找上我。
$我賺錢、理財、和增值的能力與日俱增。

信念的來源
改變的第二個步驟是了解。
我們在生活中的每一個領域中都被三個主要的方式制約:
1. 語言設定:你小時候聽到了什麼?
2. 模仿:你小時候看到了什麼?
3. 特殊事件:你小時候有哪些遭遇?

你必須要了解你對金錢的信念來自於哪些設定。
首先是語言設定,寫下從小聽過任何有關金錢、財富、和有錢人的想法。
例如:錢很難賺,錢不是萬能的,有錢人都是貪婪邪惡的人,還有一句最惡名昭彰的『我們買不起』。
也許你只是在小時後不經意的聽到大人們在聊金錢話題,然後這些詞語就這樣進入了你的潛意識,深植在你的腦海中,不經過改變,你將會一輩子都這麼認為這些觀念對你是有益的。
沒錯,有益的,相信你不會把沒意義沒幫助的思想停留在腦袋裡,所以這些你寫出來對金錢財富跟有錢人有關的負面思想對你有益,也許你認為不當有錢人比較清高吧,或者你是好人。你可以是對的,但你不會有錢。

再來是模仿,你通常會模仿你最親的家人,或是長輩老師,重要的人在做的事情,
他們對金錢有什麼樣的做法,通常你要不就是完全相同要不就是恰好相反。
描述你的家庭狀況,以及你從小到大父母親有關於金錢的想法和處理的習性。同時也要描述你的相法和習性又跟誰比較相似或迴異,並且列出這些相似或不同之處。

你追求金錢的動力應該基於意義和喜樂,而非建立在恐懼、憤怒、或想要證明自己之上。

第三是特殊事件,你小時候,對於金錢、財富、和有錢人有什麼經驗或體會?這些經驗太重要了,因為它會形成你一生的信念或幻想。
請寫下多年以前某個跟金錢有關,充滿情緒的事件。寫下你因為這個事件而做出了什麼樣的結論,以及這些結論到目前為止,對你的生命又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你的信念不是建立在實際的經驗之上,反而是建立在你個人對這些經驗所做出的詮釋或者對這些經驗所產生的誤解之上。
任何事物本身都不具有任何意義,任何意義都是你自己賦予給它的。
你可以執意認為自己是對的,或者選擇成為一位富有的人。
你可以執意認為自己是對的,或者選擇成為一位快樂的人。

別相信你自己腦袋中的任何念頭」 - T‧哈福‧艾克

改變信念的步驟
改變的第一個步驟:覺察。
你要先知道某件事存在,才談得上改變它。
改變的第二個步驟:理解。
理解了你的「思考方式」從何而來以後,你就會知道:一切都是從你的內在而生。
改變的第三個步驟:劃清界限。
只要你知道了這種思考方式不等於你自己,你就可以脫離它,並且選擇是要保留它或放棄它;至於要放保留或是放棄它,就看你希望明天的自己是什麼樣子。
改變的第四個步驟:重新設定。
重新設定你腦袋裡對金錢的信念跟想法,讓自己也開始擁有有錢人的腦袋。

不採信負面的信念
你之所以會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一切,是因為基於以往的各種資訊以及定型的思維模式。
因此我們要基於現在真正的自己,以及自己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來重新檢視自己的信念。

錢的用途
為什麼我一定要富有?
哈福艾克的四個理由:
1. 生活水準提升。不只是為了你,更重要的是為了你的家人。
2. 貢獻。如果你有辦法致富,你就有義務要這麼做。
3. 你在個性上、心態上、以及習慣上,都必須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要強迫自己更好。
4. 你富有的程度將會與自己解決問題,以及為別人生命帶來多大價值成正比。

接受
人們之所以無法完全發揮其財富上的潛能,另外一個理由就是因為牠們不擅長於接受。
大多數人都覺得不值得或者是不配擁有。
大多數人都被調教成相信施比受更有福。
如果兩者互為依存,那麼怎麼可以說其中一個會比另外一個更好一些?
無論你是否覺得自己值不值得擁有財富,你仍然可以致富。
自己到底值不值得,都只是自己所捏造出來的故事罷了。
如果我說自己值得,那麼我就是值得。如果我說自己不值得,那麼我的確不值得。

如果一株上百呎高的橡樹擁有像人類一般的腦袋,那麼它大概只會長到10呎高。」 - T‧哈福‧艾克

與其試著改變你是否值得的觀點,反到是應該改變自己的故事。
自己重新再編造一個全新的故事就可以了。

練習接受:
1. 用你的玩樂帳戶來呵護自己。
2. 練習完全接受所有送上門來的金錢。
不論何時何地,只要你撿到了錢,馬上大叫:「我是一個金錢磁鐵!謝謝你,謝謝你,謝謝你!」

你的金錢人格
金錢人格一共分為四種類型:儲蓄型,消費型,逃避型,隱士型。

這部分我要特別提供一些觀點給有去上課的朋友們,在10組的spender裡面,有8組的解決方案竟然是記帳、量入為出、控制預算......等等,只有2組(其中一組就是我這組)的解決方案是:賺錢的速度要大於花錢的速度。
我想對那8組的人說,你們也洋洋灑灑列出了spender的特性:愛好自由、爽快、樂觀、大方......等等,但如果你是以減少支出的方式來應對,那你去當saver就好啦,幹麻來當spender。
spender就是一個喜愛享受人生的自由鬥士,正確的解決方案應該是努力賺更多的錢來讓我們有能力可以享受,請問各位已婚女士,如果妳很想買一個包包,但是目前買不起,妳要選那一個解決方案:
1.忍住慾望,不買了
2.鼓勵老公,給他能量,讓他努力再賺更多錢,就買的起了
選1的妳就到saver那邊去吧,羅勃特清崎說:「真正的有錢人絕對不過量入為出的生活

補充:請看擺脫過時的金錢觀7 - 量入為出

金錢與儲蓄
如果你和金錢的關係充滿憤怒、恐懼、罪惡感、羞恥或悲哀,這會對自己的金錢造成負面的影響。
你會自動把感情和情緒帶入到任何有關自己金錢方面的行動和決定。
你產生的負面情緒就像是在收入、財富以及你致富的機會上加諸類似鉛塊般的重量。
負面的情緒就是被困住的能量。它們主要來自於溝通不良。
E-motion情緒=不斷在運作的能量。

重新框架自己的過去
在以上所有的情緒當中,最具有殺傷力的負面情緒是憤怒。
你會把以往這種關係牽扯到現在以及未來的關係之中。
我們之所以會生氣,通常是因為「我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我們通常會因為對別人生氣而採取報復手段,也就是故意不給他們所想要的事物──結果就是我們跟著它們一同沉淪。
非得要證明自己是對的人,通常都是活的很悲慘的人。
怒氣和憎恨會殘留在自己身體的細胞裡,而不是對方的身體內;同時也會讓你生病,而對他們卻沒有絲毫的影響。

「執著於憤怒和怨恨就如同自己喝下毒藥,內心卻期待著要別人死亡。」

研究顯示有47%的癌症都和尚未獲得化解的憤怒有關。
任何人總是在當下做出它們能力範圍之內最佳的決定。
你不一定要忘記,但是你一定要能原諒。

認可自己的成功
成功是一種成功,習慣亦同,失敗也是一樣。
當你的內在開始接受並習慣於成功之後,成功就會變成你最平庸的途徑。
1. 要最輕鬆並承認自己的成功。
2. 慶祝自己的成功。

行動的力量
行動是你的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之間的橋梁。
通常阻礙人們進一步採取行動的原因是恐懼。
恐懼的定義:預計會有痛苦發生。
腦袋的工作就是要生存。它扮演著保護者的角色。
腦袋就像是一艘船上的瞭望員。它的工作是守望並在有危險的時候警告你。
腦袋不斷的在檢查有沒有什麼地方出錯,或者隨時隨的在防範哪裡可能會出問題。
腦袋最喜歡講的一句話就是:「萬一…」

一直以來我有著成千上萬的憂慮,但是絕大多數根本未曾發生。」 - 馬克‧吐溫

獲得自由的秘訣,就是在於體認到自己不必事事相信自己的腦袋瓜。
你只需要觀察自己的思緒然後說聲:「謝謝你的分享」,並繼續採取必要的行動來成長並獲得成功。
真正的戰士能馴服那一隻名叫恐懼的眼鏡蛇。
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既然再害怕,也要學著去採取行動。

即便是感受著恐懼,仍然要照做不誤。」 - 蘇珊‧傑佛斯

成功的人士們也會有恐懼,但是他們絕不會讓恐懼阻止他們採去行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vacarry 的頭像
    evacarry

    交易者的E甸園

    evaca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